靶向发力 实招破解铁矿石供应困局
“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长期处于高位,铁矿石进口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业内人士指出,铁矿石上游集中垄断的格局没有改变,铁矿石定价机制也没有变。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仍然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我国钢铁产业稳定运行和发展。
同样,作为产钢大省、矿业大省的河北,长期承受着铁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困扰,严重影响到全省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铁矿石供需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
资源禀赋 致对外依存度高企
世界铁矿资源分布集中,目前勘探的铁矿资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中国等四个国家。
2020年,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资料,上述四国铁矿石储量分别占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的27.8%、18.9%、13.9%、11.1%,合计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1.7%。按照现有开采量核算,全球铁矿资源和铁矿石储量保障年限分别达333年和96年,而我国只有99年和23.1年。
资料显示,世界铁矿资源以高品位、大规模、无需选矿、低成本露天开采为主,平均铁矿石品位为46.7%。而中国铁矿资源以低品位、小规模、需选矿、高成本地下开采为主,平均铁矿石品位只有34.5%。
“我国铁矿资源条件先天不足,品位低、自然赋存条件差,这些因素决定了国产矿生产成本要远高于四大矿山(必和必拓公司、力拓集团、FMG集团、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生产成本。”业内人士表示,除此之外,我国铁矿石行业还存在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弱;人均产铁矿石低、综合发展能力弱等问题。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逐步提升。
就河北省而言,截至2020年底,全省铁矿保有资源量96.09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10.60亿吨,控制资源量33.78亿吨,推断资源量51.71亿吨。其中,铁矿中富铁所占比例不到1%,铁矿原矿平均品位30%左右,几乎都是需选矿石。
虽然河北省铁矿保有资源量不低,但其贫、杂、难选的特点致使选矿成本加大,成为其钢铁业对外铁矿石依存度过高的一个构因。
原料短缺
结构性转变任重道远
对于未来铁矿石供需结构的变化,业内人士指出,受原料短缺等因素影响,供需结构短期内不会有大的转变。
为摆脱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困境,自2019年以来,我国加大了铁矿生产力度,生产形势保持了连年增长态势,矿石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为缓解日趋紧张的铁矿石供需形势贡献了力量。另外,透过2019年以来原料消耗数据不难看出,全国和河北省生铁产量已经达到顶峰或已接近峰值,原料消耗增长已经没有过多的空间。
同时,铁矿石进口供应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0.71亿吨,平均进口价格为92.89美元/吨;河北省累计进口铁矿石1.1亿吨。2020年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7亿吨,平均进口价格为101.4美元/吨;河北省累计进口铁矿石1.31亿吨。2021年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26亿吨,平均进口价格为159.68美元/吨;河北省累计进口铁矿石1.09亿吨。目前,河北省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总体偏高,不仅存在资源安全隐患,而且侵蚀钢铁工业利润,挤压国产矿生存空间,国产矿的制衡作用难以发挥,话语权严重缺失。
就河北省铁矿石的进口量,业内人士表示,在“双碳”的大背景下,能耗指标约束将更加严格,钢铁企业对矿石品位的要求更高。河北铁矿资源禀赋差,以及节能减排的需要,推升了河北钢企对进口高品位铁矿石的需求。
资料显示:近年来,澳大利亚和巴西是我国铁矿石供应的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和巴西两个国家的铁矿供应商控制着世界70%铁矿石资源,且凭借铁矿石品位高、杂质少、埋藏浅、成本低等天然优势形成了上游的垄断地位,从而控制产出量和发货量,不断干预铁矿市场走势,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也充分说明我国铁矿石资源来源结构过于集中,对我国造成了价格的不合理,这是最突出的。”
进入今年以来,伴随国家降费减税、纾困解难促进经济和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的落地实施,全国铁矿石供需市场也收到了各种利好消息,铁矿石的供需结构性转变正在稳步进行。
从今年上半年供需走势看,上半年全国生铁产量43892.7万吨,同比下降4.7%。其中,河北省生铁产量为10028.4万吨,同比下降6.1%。上半年全国累计生产铁矿石为50121.1万吨,同比下降2.9%。其中,河北省上半年累计产量为22003.79万吨,同比增长了5.8%,占全国比重的43.9%。上半年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3574.8万吨,同比下降4.4%;平均进口价格为123.54美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3.97%。其中,河北省上半年直接进口4086.2万吨,同比下降23.7%。按照原料供应比例初步换算,我国钢铁进口矿供应率81.4%,已经较往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河北省自产矿保障程度达到了25%左右,在保障钢铁原料供应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实施战略兴矿的政策红利正在逐步显现,国内矿山生产稳步向好,钢铁原料供需拐点已经出现。鉴于我国钢铁产量基数较大,短期内供需结构发生逆转不现实,破解原料供应难题仍任重道远。
从产出价值看,1吨进口铁矿石和1吨国产铁精矿,产出生铁一样多,价值基本对等。而从源头上看,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样。目前,从我国铁矿开发的生产力水平和税费水平看,保守测算我国每生产1吨铁精矿可以平均缴纳100元的税费,可以安排0.002个就业岗位,河北省按年产8000万吨铁精矿计算,可以为政府提供税费收入110亿元,安排就业16万人。同时,在机械制造、尾矿利用、设计研发、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农村脱贫等多个方面增加就业和拉动内需,这些作用、贡献和能力都是进口矿所不具备的。河北省现有的40余个矿业县的形成,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产开发已是这些城市的主要财政来源。因此,必须正确评估国产矿和进口矿的开发利用价值,在政策上重视和支持国内铁矿资源的开发。
靶向发力
实招破解铁矿石供应困局
业内人士指出:要多方发力,真正改变矿资源来源的构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的问题,才能将钢铁资源保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严格调控钢铁产能。钢铁行业将长期面临需求增长有限和供给潜在扩张,以及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带来的严峻挑战。钢铁的发展由需求决定,核心和关键是供需要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大的体量,按人均钢铁蓄积量达顶来看,美国人均8.8吨,英国7.6吨,日本10.5吨,中国2020年人均7吨。如果按10.5吨的人均算,照目前的生产速度,预计6年我们的人均钢铁蓄积就基本达峰,中国钢铁保持一种高消耗的时代将成为过去式。结合双碳目标约束、能耗双控指标,从长远来看,促进钢铁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常态。钢铁企业作为铁矿石的直接用户,产能下降必将导致需求下降。
政策堵点将逐步打开。国内钢厂集中度较低、采购分散,导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各家企业为了自身生产所需,变相推高国内铁矿市场的竞争势头。当前各钢厂的铁矿石采购基本上是分散的,在一定程度下,可能带来原料采购竞争的加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在全国各地分布着多家钢铁企业,这种极度的分散,造成企业在购买铁矿石时单兵作战,议价能力不足,采购单价居高不下。尽管部分大型钢企组成联盟,与四大矿石企业进行价格谈判,但就目前的成效看,大型钢企聚集的集中度仍然不高。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将铁矿石资源安全视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战略高度抓住铁矿石供应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整合的窗口与机会,认知可能产生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科学部署,积极应对,共同维护我国乃至全球铁矿石资源供给稳定与安全。
不断提高进口矿品质。当前国内铁矿市场波动的主因就是进口矿的垄断经营策略。去年,我国进口铁矿11.26亿吨,数量逐年增多,但进口矿质量在下降。据不完全统计,进口的11.26亿吨铁矿石,有40%品位较低,不能直接入炉冶炼,需要经过国内高品位国产矿进行配比,从而给国内环境造成压力,违背了当初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宗旨和初衷。通过调控进口矿质量,不断提高进口铁矿石品质,就会进一步降低进口矿数量和市场份额,给国产铁矿山提供发展空间,不断促进国内矿山产业升级。
提高废钢利用比例。铁矿石是原生资源,废钢是再生资源,用废钢铁炼钢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废钢是唯一可替代铁矿石的炼钢原材料,被称为“第二矿业”。有测算显示,用废钢炼1吨钢,可减少1.6吨碳排放。废钢的高效使用已经是企业当前最重要的战略之一,社会废钢铁资源越来越多,每年将以1000万吨的增量攀升。在碳中和承诺以及去产能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面临严峻挑战。加快废钢回收利用,高效利用废钢资源是钢铁行业减污降碳、缓解对铁矿石依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产业链升级发展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