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物流】2025年1-2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56.3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份,我国社会物流总额56.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从增速来看,虽比上年同期、上年全年略有回落,但仍保持5%左右的较快增长,物流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从结构看,国内生产消费物流需求好于国际进口物流,其中国内方面工业品物流、单位与居民等各项物流需求均实现增长,国际进口物流同比下降。国内物流需求看,生产相关需求好于消费相关需求。工业生产相关物流需求稳中趋升,1-2月份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9%,增速较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消费相关物流恢复则相对温和,1-2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1%,增速较上年全年有所回落。国际方面,贸易限制措施不断加码对进口的传导速度较快,企业对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的备货需求有所波动,相关产品物流需求有所下降,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同比下降5.6%。上述结构变化特征反映出,社会物流需求或将进入调整阶段,各领域存在分化,但新质生产发展方向仍存在亮点与潜力。
一是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推动下,高技术物流快速成长。1-2月份,高技术制造相关物流需求同比增长9.1%,较上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工业品物流总额3.2个百分点。特别是科技与电子、化工等领域融合协同发展,推动机器人及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增长近30%,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等新化工材料产量均保持高速增长。
二是在“两新”政策推动下,装备制造等多领域物流增长态势良好。在设备更新政策等因素带动下,1-2月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城市轨道交通备制造等行业物流需求同比增速超过20%。在汽车报废、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等因素带动下,汽车制造同比增长12.0%,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家电产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下,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同比增长10.1%,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三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实施,农村、电商等领域物流延续。一方面乡村消费市场不断发展,相关物流需求占比稳步提升。1-2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高于城镇0.8个百分点。县乡消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包含镇区和乡村地区的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4%,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推动下,新消费场景不断迭代升级,助力线上电商物流保持稳定增长。1-2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0%。其中,吃类和用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分别增长10.8%和5.4%。
1-2月份,物流业总收入为1.9万亿,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年全年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延续扩张态势,供给端仍保持较强韧性。2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虽受春节假期季节性因素影响回落至49.3%,但新订单指数保持扩张回升达到50.6%。显示物流业务节后复工较快,快速适配上游产业调整转型态势。其中特别是升级业态延续向好发展,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业务快速发展,跨境电商与航空运输持续向好。
一是物流与制造业融合持续,产业协同与供应链升级推进。随着物流需求结构持续升级,装备制造、高技术物流需求发展壮大,产业链对物流服务要求同步转型,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协同推进转型步伐有所加快。重点调查数据显示,1-2月份重点物流企业的供应链合同订单数量维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如顺丰、京东等头部物流企业在智能设备、家电、服装行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助力供应链上下游降本提效。
二是运输物流结构持续调整,多式联运深化发展。1-2月份运输货运保持畅通运转,新业态发展稳步推进。
区域多式联运业务深化发展,多地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搭建公、铁、水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如广州港对不同线路的铁海联运服务进行整合与优化,实现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与产品化,1-2月份广州港海铁联运箱量完成8.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6%。广西等区域依托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等重要载体,积极拓展货物运输品类,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货物增至1234种,年内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货物22.6万标箱,同比增长61.3%。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向好,航空货运保持良好增长态势。1-2月份,航空完成货邮运输量 142.6万吨,其中,国内货运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完成货邮运输量 85.1 万吨,同比增长 4.9%;国际货运市场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带动下,实现较快增长,完成货邮运输量 57.5 万吨,同比增长 17.9%。同时随着高新制造业出口“新三样”需求增长,产业链中的半导体等中间品需求回升成为航空货运的重要增长潜力货类。
从服务价格看,1-2月份物流市场供需在波动中逐步优化调整,叠加春节假期供给收窄因素影响,部分领域供大于求的矛盾有所缓解,服务价格呈缓中趋稳态势。沿海市场方面,受到冬季煤炭等能源储备需求减弱影响,2月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月均值为937.02点,环比下跌3.3%,降幅有所收窄。公路货运方面,受春节假期货运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公路运价指数小幅回落。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4.8点,环比回落0.8%,但比上年同期小幅回升。
从微观经营看,企业春节复工衔接平稳,微观主体经营基本稳定。重点调查数据显示,1-2月份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增长面为55%。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提高0.7元,收入利润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反映物流企业成本略有上涨但叠加业务规模扩张因素综合影响,盈利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大企业业务回升态势更为明显,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业务经营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增幅、盈利水平均低于重点企业平均水平。
综合来看,物流开局供需适配性基本良好,运行态势平稳。但后期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国际、国内供应链不确定性或将加剧,对物流供应链响应要求进一步升级。从政策实施看,随着建设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不断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从市场预期看,2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4.4%,环比升0.6个百分点,铁路、航空运输业等多领域预期均有改善,指数分别达54.6%和57.1%。随着宏观政策逐步落地生效,一季度物流运行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供应链服务模式、“一单制”多式联运等领域延续快速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