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发布 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指导
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新规范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
业内专家表示,新规范不仅是住宅技术标准的迭代升级,也为“好房子”建设提供指导,倒逼行业从“高周转”向“高品质”转型,推动房企项目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新规范是“好房子”建设的底线基础
新规范和“好房子”建设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3月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曾表示,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修订了《住宅项目规范》。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此次新规范正式落地,为“好房子”建设指南“出炉”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范是“好房子”建设的底线基础,是住宅项目的基本要求,通过提高隔音标准、提高日照、提升层高、差异化保暖等要求,提升居住品质的底线,将为居民创造更宽敞、更安静、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
新规范还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该提法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一脉相承。
“新规范是推动‘好房子’建设的关键举措,推动房地产行业向‘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转型,真正实现居民从‘有房住’到‘住好房’的跨越。”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与财务管理系主任、数据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光利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完善适老化要求 适应我国老龄化发展需要
刘琳表示,新规范的一大亮点是给出了系统的适老化要求,包括4层及以上住宅要设置电梯、户门加宽、方便轮椅进出等无障碍要求,提升了老年群体居住便利性,适应我国老龄化发展需要。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说:“从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七层及以上需设电梯’调整为新规范中‘四层及以上需设电梯’,这一调整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性,解决低层住宅(如多层、小高层)老年人、行动不便者的通行问题。”
新规范还统一了电梯轿厢尺寸,除了便于电梯设计、生产与维护,降低成本之外,还能确保担架等救援设施进入电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让居住更加安全。另外,对于十二层及以上住宅的电梯数量,也由此前“每栋楼不少于两台”调整为“每个住宅单元不少于两台”。
通过标准升级倒逼行业从“高周转”向“高品质”转型
张光利说,新规范从房屋居住安全、质量标准、功能性、科技性、绿色性等维度提出了房地产行业产品的“出厂要求”,通过标准升级倒逼行业从“高周转”向“高品质”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在“好房子”建设导向的推动下,2024年以来,多省市已先行调整层高地方标准,新标准的要求普遍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间,如《江苏省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规定,改善型住宅的层高不应小于3.1米,设有地暖、管道式新风或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改善型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5米;《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提出,住宅净高不应小于3.10米;《河南省好房子设计与建造技术导则》明确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米,充分满足居民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
曹晶晶表示,层高提升让房企有了更大的产品创新空间,推动项目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但住宅层高标准提升后,建筑成本也会随之增加,房企应在成本管控、产品设计、技术适配、市场定位等环节提升自身能力,打造“好房子”产品,实现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
张光利说,新规范将改变房企的盈利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将显著提升商品房居住品质和长期价值,改变房地产行业供给侧的产品结构。(新华财经 高婷)